金履祥

1232-1303 | 理学家 · 史学家 · 思想家

金履祥肖像
金履祥(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一字吉甫,号仁山先生,谥文安。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婺州兰溪(今浙江金华兰溪)人。

他生于南宋末年,历经宋元鼎革,一生坚守儒家气节,拒绝元朝征召,隐居乡里,潜心讲学著述,传承和发展了朱熹理学,对元代理学和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问渊博,尤精于经史,被后世尊称为“仁山先生”。

代表著作
  • 《仁山集》(六卷)
  • 《大学疏义》(二卷)
  • 《尚书表注》(四卷)
  • 《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
  • 《资治通鉴前编》(二十卷)
主要荣誉
  • 谥号“文安”
  • 被尊称为“仁山先生”
  • 元代理学大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232年

出生于婺州兰溪

金履祥出生于南宋末年的婺州兰溪(今浙江金华兰溪),字吉父,一字吉甫,号仁山先生。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宋末元初

隐居不仕,潜心治学

历经宋元鼎革,金履祥坚守儒家气节,拒绝出仕,隐居乡里,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广收门徒,传播朱子理学,成为一代宗师。

1275年

坚辞史馆编校之职

元朝曾征召金履祥为史馆编校,但他坚决辞谢不就,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民族气节和士人风骨。

1276年之后

著述丰硕,影响深远

在隐居期间,金履祥专注于著述,完成了《资治通鉴前编》、《大学疏义》、《论孟集注考证》等大量重要著作,对元代理学和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303年

逝世,享年72岁

金履祥逝世,享年72岁。元朝追谥其为“文安”,以表彰其学问和品德。

主要成就

对元代学术文化的重要贡献

理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金履祥是元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朱熹理学,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阐发,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考证和疏义,为元代理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学巨著的编纂

他耗费心血编纂的《资治通鉴前编》,是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补充和完善,上起尧舜,下迄五代,史料丰富,考证严谨,对后世史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高尚的民族气节

在宋元鼎革之际,金履祥坚决拒绝元朝的征召,辞谢史馆编校之职,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儒家士人的气节,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

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讲学授徒,培养了许谦、柳贯、张枢等众多杰出弟子,这些弟子后来成为元代重要的学者和官员,对元代的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关系

家族与师友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金则亢六世祖
金澄高祖
金天锡曾祖
唐氏曾祖母金天锡之妻
金世臣祖父
童氏祖母金世臣之妻
金梦先
童氏金梦先之妻
金弥高
徐氏妻子金履祥之妻
金章再从兄弟曾短暂过继为嗣子
金颕长子
金頖次子
金颉三子
金明伟五世祖

师友与门生

姓名 关系 备注
王相
王珹推荐人
何基门人亦为其祭文、祝词作者
郭炯门人亦为其临别赠言作者
王柏学生亦为其祭文、祝词、谥议作者
许谦学生其学为金履祥所宗,亦为其挽诗、学术作品编辑者、诗文跋作者
卫富益学生
张枢学生
柳贯学生亦为其行状作者,曾受其传经
赵宏伟学生
唐良知学生
唐良瑞学生
郭子昭学生
于石友人为其著书作序
徐袍友人为其作年谱序
何坚弟子亦为其祭文作者
潘良贵友人为其著书作跋
郑刚中友人为其著书作跋
汪蒙同学/同门
俞卓同学/同门
王袆传记作者
章贽传记作者
金景文族人为其作传、祝词作者
王佖友人为其作祭文
王侃友人为其作祭文
王偘友人为其作祭文
徐钧友人曾聘其主家教席
唐良骥友人为建齐芳书院讲道著书,收到其赠诗文
董遵友人编辑其诗文,为其作学记
吴师道友人收到其赠诗文,为其祠记作者
释可立友人为其诗文作跋
郑允中官员曾刊刻其著述(《资治通鉴前编》)
管者思监官员著述由其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