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庆

1001-1039 | 北宋宗室 · 循国公

赵承庆肖像
赵承庆(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承庆(1001年—1039年),字祐之,别名赵承宗,北宋宗室,开封人。他是魏王赵廷美之孙,赵德恭之子,以“宗子该恩”入仕,官至尚书左右丞,逝世后追封循国公,谥号康简。

赵承庆出身显赫,作为皇室近亲,他通过宗室特有的荫补制度进入仕途。在短暂的39年人生中,他历任地方与中央要职,曾出任怀州、和州刺史等地方官职,后调任中央,担任内藏库使、衙内指挥使,并最终官至尚书左右丞,显示了其在北宋官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他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亦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著有《家训》三卷和《易注》二十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赵承庆逝世后,朝廷追赠其为武信军节度使,并追封循国公,谥号“康简”,以表彰其生前功绩。著名文学家杨杰曾为其撰写《循国公神道碑》,而宋庠也曾为其殇女撰写墓记,足见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

代表著作
  • 《家训》(三卷)
  • 《易注》(二十卷)
主要荣誉与封号
  • 追封循国公
  • 谥号:康简
  • 追赠武信军节度使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01年 (咸平四年)

出生于北宋开封

赵承庆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系出名门,为宋太宗之弟魏王赵廷美之孙,赵德恭之子,自幼享有宗室地位。

早年入仕

通过“宗子该恩”制度入仕

凭借宗室身份,赵承庆通过“宗子该恩”制度进入北宋官场,开始其仕途生涯。

任职期间 (具体年份不详)

历任地方与中央要职

在任期间,赵承庆曾出任怀州、和州刺史等地方要职,后调入中央,担任内藏库使、衙内指挥使,并最终官至尚书左右丞,成为朝廷重臣。

著述流传 (具体年份不详)

撰写《家训》与《易注》

赵承庆在文学和思想领域亦有建树,著有《家训》三卷,旨在教导子孙后代;另有《易注》二十卷,展现其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

1039年 (宝元二年)

逝世并获追赠与追封

赵承庆于宝元二年逝世,享年39岁。逝世后,朝廷追赠其为武信军节度使,追封循国公,并赐谥号“康简”。

著名文学家杨杰为其撰写《循国公神道碑》,以纪念其生平功绩。此外,其一女出家为尼,宋庠曾为其殇女撰写墓记。

主要成就

对北宋社会与文化的贡献

宗室显赫与地位

作为北宋皇室近亲,魏王赵廷美之孙,赵承庆享有崇高的宗室地位,其家族的显赫背景为他提供了入仕的起点,也体现了北宋宗室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地方与中央任职

在短暂的生涯中,赵承庆历任怀州、和州刺史等地方要职,并升至中央的内藏库使、衙内指挥使、尚书左右丞,显示其在北宋官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治理能力。

文化修养与著述

赵承庆著有《家训》三卷和《易注》二十卷,体现了其深厚的儒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也反映了宋代宗室的文化追求。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赵廷美 祖父 魏王,宋太宗之弟
赵德恭 父亲
和凝 第一任妻之祖 五代时期著名宰相
赵克悟 长子
赵克继 次子
赵克询 三子
赵克孝 四子
赵克萧 五子
赵克顾 六子
赵克頠 七子
一女 女儿 出家为尼,宋庠曾为其殇女撰写墓记

重要交游

姓名 关系/事迹 相关著作
宋庠 为其殇女撰写墓记 《宗室怀州刺史殇女墓记》 / 《元宪集》
杨杰 为其撰写神道碑 《循国公神道碑》 / 《无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