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瑴

1088-1138 | 南宋忠穆公 · 政治家 · 军事家

郑瑴肖像
郑瑴(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郑瑴(1088-1138),字致刚,谥忠穆,南宋建安人。他是一位在北宋末至南宋初的关键时期,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坚定的忠诚和军事智慧而闻名的重要人物。

郑瑴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出生于建安(今福建建瓯)。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8年)考中进士。此后,他步入仕途,历任信阳县尉、德安府学教授等职,逐渐展露其才华。

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郑瑴在动荡的时局中崭露头角。他曾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要职,以敢于直言、匡扶社稷而闻名。建炎二年(1128年),他出任知杭州军州事,在地方治理上卓有成效。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劫持宋高宗,郑瑴临危不惧,庭立殿前,坚决反对叛乱,表现出非凡的忠勇和气节,为平定叛乱、稳定朝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后,他升任枢密副使,参与军国大事,为南宋的重建和抗金事业鞠躬尽瘁。绍兴八年(1138年),郑瑴逝世,享年五十,朝廷追赠谥号“忠穆”。

代表著作
  • 《建炎复辟记》(1131)
主要荣誉
  • 谥号:忠穆
  • 官至宰执(枢密副使)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8年

出生于建安

郑瑴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籍贯建安(今福建建瓯)。

1118年

考中进士

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8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未知年份

任信阳县尉、德安府学教授

早期曾担任信阳县尉、德安府学教授等职务,积累地方治理和教育经验。

未知年份

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在朝中担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言官职务,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

1128年

出任知杭州军州事

建炎二年(1128年),出任知杭州军州事,负责杭州的军政事务。

1129年

苗刘兵变中坚定忠诚,后任枢密副使

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劫持宋高宗,郑瑴临危不惧,庭立殿前,坚决反对叛乱,表现出非凡的忠勇。事后,因其忠诚和能力,升任枢密副使,位列宰执,参与军国大事。

1131年

撰写《建炎复辟记》

撰写史学著作《建炎复辟记》,记录了建炎年间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138年

逝世

绍兴八年(1138年),郑瑴逝世,享年五十岁。朝廷追赠谥号“忠穆”,以表彰其忠诚与功绩。

主要成就

对南宋的重大贡献

忠勇护主,力挽狂澜

在建炎三年(1129年)的苗刘兵变中,郑瑴面对叛军的威胁,坚定不移地站在宋高宗一边,表现出非凡的忠诚和气节,为平定叛乱、稳定南宋初年政局做出了关键贡献。

位列宰执,参与军机

官至枢密副使,是南宋初年军政核心的重要成员。他参与了国家重大军事和政治决策,为南宋的重建和抗金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著书立说,记录史实

撰写《建炎复辟记》,为后世研究南宋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展现了其史学素养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郑仁显 曾祖父
郑嵩 祖父
郑镇 父亲
游氏 母亲 郑镇之妻
张徽 岳父
张氏 妻子 张徽之女

社会交往

姓名 关系类型 备注
杨时 墓志铭作者 著名理学家,为郑瑴撰写墓志铭《枢密郑公墓志铭》
魏了翁 书跋作者 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为郑瑴相关文献作跋
周必大 书跋作者 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郑瑴相关文献作跋
苗傅 反对/攻讦 建炎三年兵变主谋之一,郑瑴在兵变中坚决反对其叛乱
刘正彦 反对/攻讦 建炎三年兵变主谋之一,郑瑴在兵变中坚决反对其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