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

1027-1094 | 北宋政治家 · 文学家 · 元祐党人

刘挚肖像
刘挚(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刘挚,字莘老,谥忠肃,北宋中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经学家。他以正直敢言、坚持原则而闻名,在元祐年间担任宰相,力主恢复祖宗法度,对抗新法,是元祐党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刘挚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他早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受到时人称赞,逐渐在朝中崭露头角。

哲宗元祐年间,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执政,刘挚因其学识和品行,被擢升为要职,历任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最终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宰相,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在位期间,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张遵循儒家经典,恢复传统礼制,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绍圣初年,新党再度得势,刘挚被章惇等人攻击,被贬知黄州,不久于1094年去世。他被追列为元祐党人,其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与坚守。刘挚的著作《忠肃集》流传至今,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代表著作
  • 《忠肃集》(二十卷)
主要荣誉
  • 谥号:忠肃
  • 入元祐党籍者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27年

出生于须城

刘挚出生于北宋须城(今山东东平),具体家世资料不详,但其后来的仕途表现显示其应出身于士人家庭。

1057年

进士及第

仁宗嘉祐二年,刘挚以28岁之龄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1086年

任尚书省右丞

哲宗元祐元年,随著旧党执政,刘挚被擢升为尚书省右丞,开始担任朝廷要职。

1087年

任尚书省左丞

元祐二年,刘挚继续升迁,担任尚书省左丞,在朝中地位日益重要。

1088年

任中书侍郎

元祐三年,刘挚被任命为中书侍郎,成为宰执之一,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1089年

任门下侍郎

元祐四年,刘挚转任门下侍郎,与中书侍郎同为宰执,共同辅佐皇帝。

1091年

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六年,刘挚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宰相,达到其政治生涯的顶峰,全面参与朝政。

1092年

与杨畏关系恶化

刘挚与杨畏早年友善,但因政见不合,杨畏后来对其进行攻击,显示出党争的复杂性。

1094年

被贬知黄州,同年去世

绍圣元年,新党得势,刘挚被章惇等人攻击,被贬为知黄州,不久便于同年去世,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1094年

被列为元祐党人

在绍圣年间的政治清算中,刘挚被追列为元祐党人,其名字被刻于「元祐党籍碑」上,成为新旧党争的牺牲品。

主要成就

对北宋社会的重大贡献

坚守祖宗法度

在元祐年间担任宰相,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法,力主恢复北宋开国以来的祖宗法度,维护儒家传统政治理念,对当时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术与文学造诣

作为一位经学家和文学家,刘挚学识渊博,其著作《忠肃集》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辟的议论,对后世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有一定影响。

正直敢言的风骨

刘挚虽身处党争漩涡,但始终坚持原则,敢于直谏,不畏权贵,曾弹劾章惇、石得一等权臣,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的正直风骨。

社会关系

重要亲友与社会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刘居正曾从刘挚学习
刘跂
刘蹈次子
刘某(刘芮父)
刘芮曾孙
刘荀曾孙
刘震孙六世孙1255年任广东提举,魏了翁女婿
田子谅姻亲
蔡奕姨表姊妹之夫
蔡蕃女婿
刘董同族晚辈
刘甲直系后裔
刘琮玉直系后裔

重要社会交往

友人与支持者
  • 杨畏:早期友善,后因政见不合而反目。
  • 邓润甫:其政策曾得到刘挚的支持。
  • 刘述、姜潜、龚鼎臣:刘挚的学生。
  • 王安石:曾欣赏刘挚的才华,但刘挚坚决反对新法。
政敌与被弹劾者
  • 章惇:刘挚的政治对手,曾反对章惇,后被其攻击。
  • 蔡确:刘挚曾反对其政策。
  • 林希:曾参与陷害刘挚。
  • 石得一:曾被刘挚弹劾。

文学与学术交流

  • 张方平、释文莹:曾为刘挚的著作作序。
  • 毕仲游、苏颂:曾为刘挚作祭文。
  • 唐介、毕士安:曾为刘挚作神道碑。
  • 王拱辰:曾为刘挚作行状。
  • 黄莘、郭申锡、李师中等:曾为刘挚或其亲友作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