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熙

953-1000 | 北宋官员 · 诗人 · 史学家

钱熙肖像
钱熙(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钱熙(953-1000),字大雅(或太雅),北宋泉州南安人。他博学多才,以卓越的学识和才华在北宋初期崭露头角。

雍熙二年(985年)登甲科进士,步入仕途,历任殿中省丞、司谏、太常寺博士等朝廷要职,并曾出任衡州、越州、杭州、朗州等地通判或知州军州事,为官清廉,政绩斐然。

钱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官,更兼具诗人与史学家的身份,其作品《措刑论》、《杂言:十数卷》等展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对时政的洞察。他的一生是北宋初期文人入仕、兼济天下的典型写照,深受宰相李昉的器重和寇准的推荐。

代表著作
  • 《措刑论》
  • 《杂言:十数卷》
  • 《文集(钱熙)》
主要官职
  • 殿中省丞
  • 司谏
  • 太常寺博士
  • 知衡州军州事
  • 朗州通判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53年

出生于泉州南安

钱熙出生于北宋泉州南安,自幼博贯群籍,学识渊博,为日后仕途和学术成就奠定基础。

早年 (具体年份不详)

被陈洪进辟为巡官

因其才华出众,被当时福建地方割据势力首领陈洪进辟为巡官,开启了其仕途生涯。

985年 (雍熙二年,33岁)

登甲科进士

通过科举考试,登甲科进士,正式进入北宋中央官僚体系,受到宰相李昉的器重。

992年 (淳化年间)

任朗州通判

出任朗州通判,开始其地方治理的实践,积累行政经验。

995年

任司谏,知衡州军州事

升任朝廷司谏,同时兼任衡州军州事,在朝中敢于直言,在地方勤于政务。

任职期间 (具体年份不详)

历任多职,著书立说

曾任殿中省丞、太常寺博士、虔州观察推官、通判杭州、知越州军州事等职。同时,笔耕不辍,著有《措刑论》、《杂言:十数卷》等。

1000年 (咸平三年)

逝世,享年48岁

钱熙英年早逝,享年48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北宋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人生成就

对北宋社会的重大贡献

科举入仕,才华显露

雍熙二年(985年)登甲科进士,以其博学多才获得朝廷认可,步入仕途。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历任殿中省丞、司谏、知衡州等职,治理有方,敢于直言,匡扶社稷。

文学史学,兼修并蓄

兼具诗人与史学家身份,著有《措刑论》、《杂言:十数卷》等,展现深厚学养。

主要著作

钱熙先生的传世作品

  • 《措刑论》

    一部关于刑罚制度的论著,体现了钱熙对法治和治理的思考。

  • 《杂言:十数卷》

    收录了钱熙的诗歌、散文及杂论,展现其广博的学识和文学才华。

  • 《文集(钱熙)》

    钱熙的个人文集,汇集了其生平的各类文章和诗作。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钱居让 父亲
陈洪进 妻之叔伯 泉州地方割据势力首领,后归宋
钱蒙吉 儿子
钱征吉 儿子
钱蒙古 儿子
钱德谦 侄孙/从孙
钱遹 曾孙/重孙

重要交游

姓名 关系类型 描述
寇准 推荐人 北宋名相,曾掌吏部选,推荐钱熙试中书,授殿中丞。
李昉 器重者 北宋宰相,深知钱熙才华,对其赏识有加。
陈洪进 辟举者 早年被其辟为巡官,开启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