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坚

1199-1263 | 南宋画家 · 诗人 · 史学家

赵孟坚肖像
赵孟坚(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孟坚(1199-1263),字子固,号彜斋居士,南宋宗室,浙江海盐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史学家和官员。

赵孟坚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出身宗室。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在南宋末年的文坛和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尤擅画梅、兰、竹、水仙,被誉为“墨兰水仙第一”,其白描水仙画法更是开创先河,对后世花卉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于1226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任诸暨县知县等职,为官清廉,政绩斐然。赵孟坚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南宋末年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化名人。

代表著作
  • 《彝斋文编》(1263)
  • 《梅谱》
艺术风格
  • 擅画梅、兰、竹、水仙
  • 开创白描水仙画法
  • 画风清雅脱俗,笔墨精炼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99年

出生于浙江海盐

赵孟坚出生于浙江海盐,为南宋宗室成员,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1226年

考中进士

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任职期间 (具体年份不详)

出任诸暨县知县

曾担任诸暨县知县等职。为官期间,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深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南宋中后期

艺术创作与声名鹊起

在仕途之余,赵孟坚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他擅长画梅、兰、竹、水仙,尤精白描水仙,其画风清雅脱俗,笔墨精炼,逐渐在画坛上声名鹊起。

1263年

《彝斋文编》成书与逝世

其文集《彝斋文编》于此年成书。同年,赵孟坚逝世,享年65岁。他的一生,是艺术与仕途并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主要成就

对南宋文化艺术的贡献

绘画艺术的创新者

赵孟坚尤擅画梅、兰、竹、水仙,被誉为“墨兰水仙第一”。他开创了白描水仙画法,以淡墨勾勒,不施色彩,却能将水仙的清雅脱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后世花卉画影响深远。

诗文兼备的文学家

他不仅是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文收录于《彝斋文编》中,风格清新淡雅,多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兼治史学的博学者

赵孟坚在史学方面亦有涉猎,对宋代历史有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广博的学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博学者。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赵与采
赵孟淳

交游与师友

姓名 关系描述
凌云 曾为其著作作序,为其作字说、名述
孙梦观 曾为其著作作序,为其诗文作序
赵与旹 曾为其作墓志铭
詹仲和 画风曾受其师法
吴治 画风曾受其师法
丘耒 曾为其建筑物题咏、记、命名
史亚卿 曾为其建筑物题咏、记、命名
赵纶 曾为其建筑物题咏、记、命名
释智愚 曾为其作佛寺记
吴子良 曾为其作祝词
曾巩 曾为其作祝词、祠记 (注:曾巩卒于1083年,此关联可能指赵孟坚为其祠堂或作品撰文)

代表作品

流传后世的艺术瑰宝

《水仙图卷》

绘画

赵孟坚的代表画作之一,以其独创的白描手法描绘水仙,笔墨清雅,意境深远,被誉为花卉画的典范。

《彝斋文编》

文集

赵孟坚的诗文集,收录了其大量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博的学识,是研究其思想和艺术的重要资料。

《梅谱》

绘画理论/画谱

一部关于梅花绘画的理论著作或画谱,体现了赵孟坚对梅花这一传统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对后世梅花画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