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敬晖,唐朝宰相,武则天晚期及唐中宗时期重要政治人物。他以其在神龙政变中的关键作用而闻名,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并称“五王”,共同推翻武则天统治,拥立唐中宗复位,为唐朝的政治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敬晖生年不详,籍贯绛州太平(今山西襄汾县)。他通过科举入仕,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多职,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
神龙元年(705年),敬晖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迎立太子李显(即唐中宗)复位。因功被封为平阳郡王,并拜相,位列宰辅,成为朝廷重臣。
然而,政变之后,敬晖等五王与武三思为首的武氏集团展开权力斗争。最终,敬晖等人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出京,并于神龙二年(706年)在流放途中被杀害。其后,唐睿宗时期,敬晖等人获得平反,追赠扬州大都督。
主要功绩
- 神龙政变主谋之一,拥立唐中宗复位
- 参与恢复唐朝社稷,稳定政局
主要官职
- 宰相 (同凤阁鸾台三品)
- 平阳郡王
- 华阴、河南府、洛阳等地刺史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籍贯与入仕
生于绛州太平(今山西襄汾县),具体生年不详。早年通过科举入仕,步入仕途,具体科举年份不详。
“敬晖,绛州太平人也。” — 《旧唐书·敬晖传》
地方任职
在武则天时期,先后担任卫州、华阴、河南府、洛阳等地刺史,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为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础。
神龙政变与拜相封王
与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复位,史称“神龙政变”。
因功被封为平阳郡王,并拜相,任同凤阁鸾台三品,成为朝廷重臣,权倾一时。
与武氏集团的权力斗争
政变之后,敬晖等五王与武三思为首的武氏集团展开激烈权力斗争,试图彻底清除武氏势力,但未能成功。
贬谪与逝世
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武三思等人诬陷,贬为崖州司马,流放途中在灵昌(今河南滑县)被杀害。
“晖等皆死于贬所。” — 《资治通鉴》
追赠平反
唐睿宗即位后,为神龙政变五王平反,追赠敬晖为扬州大都督,以表彰其功绩。
主要功绩
对唐朝政治的重大贡献
神龙政变主谋
作为“五王”之一,主导了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周王朝,恢复了李唐社稷,对唐朝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恢复唐室正统
拥立唐中宗复位,稳定了动荡的政治局面,使唐朝得以延续,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地方治理经验
在担任多地刺史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对地方发展有所贡献,展现了其治理才能。
家族与社会关系
敬晖的亲属信息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敬崧 (或 敬山松) | 父 | |
敬让 | 长子 | |
敬诚 | 子 | |
敬询 | 子 | |
敬諲 | 子 | |
敬某 | 子 | |
敬晤 | 曾孙 | |
敬元膺 | 曾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