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肃

唐朝 | 宰相 · 荥阳郑氏

郑肃肖像
郑肃(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郑肃,字乂敬(或作又敬),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宰相,出身于显赫的荥阳郑氏。他以其卓越的才干和丰富的行政经验,在唐代政坛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地方治理做出了贡献。

郑肃的籍贯为吴县(今江苏苏州),早年曾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他的一生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中央的大理少卿、太常少卿、太常卿,以及地方的陕州、河东、襄阳、江陵府等地的刺史和节度使。

作为著名的荥阳郑氏成员,郑肃的仕途辉煌进一步巩固了家族的声望。他不仅是个人才干的体现,也是其家族在唐代社会中持续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尽管生卒年份不详,但其在唐朝中后期的政治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籍贯吴县

出身荥阳郑氏

郑肃籍贯为吴县(今江苏苏州),出身于唐代著名的世家大族——荥阳郑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影响力为其早年发展奠定了基础。

830年-832年 (大和四年至六年)

任太常少卿

郑肃初入仕途,担任太常少卿,负责宗庙礼仪、祭祀等事务,开始展露其行政才华。

836年-837年 (开成元年至二年)

出任陕州刺史

转任地方,担任陕州刺史,开始其地方治理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

839年-841年 (开成四年至会昌元年)

转任河东刺史

再次调任地方,担任河东刺史,进一步巩固其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声望。

841年 (会昌元年)

升任太常卿

重回中央,升任太常卿,位列九卿之一,显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844年-845年 (会昌四年至五年)

担任襄阳刺史兼山南东道节度使

出任襄阳刺史,并兼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负责一方军政要务,权力与责任并重。

846年-849年 (会昌六年至大中三年)

担任江陵府刺史兼荆州节度使

再次调任重要地方,担任江陵府刺史,兼任荆州节度使,继续在地方镇守一方,为唐朝的稳定贡献力量。

主要成就

对唐朝的重大贡献

位列宰相,参与国政

郑肃曾位列宰相,参与国家最高决策,在唐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以其丰富的行政经验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维护了朝廷的稳定运行。

地方治理,政绩卓著

郑肃先后担任陕州、河东、襄阳、江陵府等多地刺史及节度使。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有效维护了地方秩序,深受百姓爱戴。

巩固家族声望

作为著名的荥阳郑氏成员,郑肃的仕途辉煌进一步巩固了家族的声望。他不仅是个人才干的体现,也是其家族在唐代社会中持续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郑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