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蔡翛,北宋末年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宰相蔡京之子。他虽出身权贵之家,却在动荡的时局中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并曾试图挽救时弊。
蔡翛生卒年不详,约卒于北宋末年靖康元年(1126年)。他籍贯仙游(今福建莆田),通过科举进士及恩荫入仕,历任多职,包括吏部尚书、侍讲、保和殿大学士等要职。
在北宋末年政局混乱之际,蔡翛与兄长蔡攸曾秘密商议时局,试图匡正时弊,并引荐了吴敏、李纲、李光、杨时等一批正直之士,以期挽回民心和政局。然而,随着靖康之变的爆发,北宋灭亡,蔡翛最终未能幸免于难,于靖康元年(1126年)被处决。他的生平反映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的复杂与残酷。
主要官职
- 吏部尚书
- 保和殿大学士
- 知镇江府军府事
- 知京兆府
重要事件
- 与兄蔡攸密议时局
- 引荐吴敏、李纲等贤能
- 靖康之变后被处决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年
出生于仙游
生于北宋末年,具体年份不详。其父为北宋权相蔡京,家族显赫。
1109年
进士及第,恩荫入仕
通过科举进士及恩荫两种途径进入仕途,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开始。
北宋末年(具体年份不详)
担任多项要职
曾任吏部尚书、侍讲、亲卫郎、殿中省尚乘奉御、骑都尉等职,逐渐在朝中崭露头角。
1116年左右
密议时局,引荐贤能
与兄长蔡攸秘密商议国家危局,并大胆引荐了吴敏、李纲、李光、杨时等一批正直有为之士,试图挽救日益衰败的北宋政局。
1126年
任保和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军府事
在北宋末年动荡之际,仍身居高位,掌管重要军政事务,如保和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军府事等。
1126年
靖康之变后被处决
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蔡翛作为蔡京之子,最终未能逃脱政治清算,于靖康元年(1126年)被处决,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主要贡献
对北宋末年政治的影响
政治影响力与改革尝试
虽身处权臣家族,但与兄长蔡攸共同关注时局,密议匡正之策,并引荐正直之士,展现了其一定的政治抱负和对时弊的清醒认识。
重要官职履历
曾担任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军府事、知京兆府等要职,在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姓名 | 关系 | 备注/描述 |
---|---|---|
蔡京 | 父 | 北宋末年权相,"六贼"之一 |
蔡卞 | 从父/伯叔父 | 蔡京之弟,亦为北宋重要官员 |
蔡攸 | 兄 | 与蔡翛一同密议时局,引荐贤能 |
蔡绦 | 弟 | 蔡京之子,亦为官员 |
吴敏 | 恩主/引荐 | 蔡翛与兄蔡攸曾引荐其入仕 |
李纲 | 恩主/引荐 | 蔡翛与兄蔡攸曾引荐其入仕,后为抗金名臣 |
李光 | 恩主/引荐 | 蔡翛与兄蔡攸曾引荐其入仕 |
杨时 | 恩主/引荐 | 蔡翛与兄蔡攸曾引荐其入仕,程门立雪典故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