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潘畤(zhì),字德卿,又字德鄜,南宋金华人。生于1126年,卒于1189年,享年64岁。他通过恩荫入仕,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官和书法家。
潘畤早年迁居上虞,后通过恩荫途径进入仕途。他历任多地要职,包括分宜县主簿、兴化军知州、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主管经略安抚使司公事等。官至朝议大夫、直显谟阁、直徽猷阁、直秘阁、尚书省左司郎中。
潘畤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与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交往密切,朱熹曾为其作墓志铭和祭文,吕祖谦和张栻也曾从其游学。这些都体现了他在南宋士大夫阶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主要官职
- 朝议大夫
- 直显谟阁、直徽猷阁、直秘阁
- 荆湖南路安抚使
- 广南东路主管经略安抚使司公事
- 兴化军、潭州、广州知州
社会身份
- 为官者(文)
- 书法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金华
潘畤出生于南宋金华(今浙江金华),具体家庭背景资料不详,但其后通过恩荫入仕,显示其家族应有一定社会地位。
迁居上虞
潘畤家族迁徙至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区),此地成为其新的居住地。
通过恩荫入仕
潘畤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最初担任分宜县主簿,开始其为官生涯。
任兴化军知州
潘畤被任命为兴化军(今福建莆田)知州,负责当地的行政事务。
晋升朝议大夫、直徽猷阁
潘畤的官职得到提升,被授予朝议大夫、直徽猷阁等荣誉性官衔,显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任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
潘畤调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并兼任荆湖南路安抚使,负责地方军政民生。
任广州知州兼广南东路主管经略安抚使司公事、直秘阁
潘畤赴任广州知州,并兼任广南东路主管经略安抚使司公事,负责南方边疆的军事和行政事务,同时获得直秘阁的荣誉。
逝世
潘畤于1189年逝世,享年64岁。朱熹曾为其撰写墓志铭和祭文,以示哀悼和敬意。
主要贡献
对南宋社会的影响
地方治理与民生
潘畤历任兴化军、潭州、广州等地知州,并兼任安抚使等要职,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他积极履行职责,维护地方稳定,促进民生发展,为南宋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文化艺术与学术交流
作为一位书法家,潘畤在艺术领域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他与朱熹、吕祖谦、张栻等当时著名的理学大家和文化名流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参与到当时的学术讨论和文化活动中,体现了其在南宋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关系
亲友与重要交往人物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
潘良佐 | 父 |
李光 | 岳父 |
潘良贵 | 从父/伯叔父 |
潘友端 | 长子 |
潘友恭 | 次子 |
潘友文 | 从子/侄子 |
潘友昭 | 从子/侄子 |
史弥远 | 女婿 |
重要交往人物
-
朱熹
著名理学家,曾为潘畤作墓志铭、祭文,并有书信往来。 -
吕祖谦
著名理学家,曾与潘畤有游学之谊。 -
张栻
著名理学家,曾与潘畤有游学之谊。 -
史浩
南宋宰相,曾为潘畤作祭文。 -
郑居仁
曾为潘畤的建筑题咏。 -
陈傅良、廖行之
曾为潘畤相关的书院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