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鲁有开(字元翰,约1003年—卒年不详),北宋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以经学闻名,尤其精通《春秋》和《左传》。
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登进士第,步入仕途。鲁有开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曾任知确山县、知韦城县、通判杭州、知南康军、知冀州、知金州等地方要职,后官至尚书省刑部比部司员外郎、中大夫。
他以“古循吏”之风受到时人推崇,富弼曾举荐他。在熙宁变法期间,鲁有开对新法持谨慎态度,曾言“法新行,未见其患,当在异日也”,展现出其深远的洞察力。他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亦有交游,黄庭坚曾为他所建的冀州养正堂作记。鲁有开不仅是杰出的官员,更是北宋时期重要的经学家和循吏典范。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谯县
生于北宋谯县(今安徽亳州),具体生年不详,根据其妻李氏生卒年推算。其父鲁宗颜,伯叔父鲁宗道皆为官宦世家。
登进士第
宋仁宗皇祐五年,鲁有开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展现其卓越的学识。
初任地方官
初入仕途,担任地方县令,积累治理经验。因其为官清廉,政绩突出,被富弼举荐,称其有“古循吏风”。
妻子李氏去世
其妻李氏于此年去世,享年42岁。李氏出身显赫家族,与鲁有开结为连理,育有四子。
知南康军
担任南康军(今江西赣州)知军事,在地方治理上展现才能,深得民心。
对新法发表看法
在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鲁有开被问及江南新法情况时,表示“法新行,未见其患,当在异日也”,显示其远见卓识。
任通判杭州、知冀州、知金州等职
在各地担任重要地方官职,为官清廉,政绩斐然。黄庭坚曾为他所建的冀州养正堂作记,足见其在地方建设上的贡献。
官至尚书省刑部比部司员外郎、中大夫
在中央任职,并获得中大夫的荣誉官衔,体现其在官场的地位和声望,以及朝廷对其品德和能力的认可。
郑獬为其妻作墓志铭
同年友郑獬为其已故妻子李氏撰写墓志铭,此事件也侧面反映了鲁有开的社会交游及其在士大夫圈中的地位。
辞世
具体卒年未有明确记载,但其一生为北宋的政治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清廉为官、经学传家的美名。
主要贡献
对北宋社会的影响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担任多地地方官,以“古循吏”之风受富弼举荐,深得民心,为地方治理树立典范。
经学造诣深厚
精通《春秋》、《左传》,是当时重要的经学家,对儒家经典的传承与研究贡献良多。
独立思考,敢于直言
在熙宁变法期间,对新法提出独到见解,展现其政治智慧和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 关系 | 姓名 | 备注 |
|---|---|---|
| 父亲 | 鲁宗颜 | |
| 伯叔父 | 鲁宗道 | |
| 妻子 | 李氏 | 1061年去世,享年42岁。出身显赫家族。 |
| 岳父 | 李周珣 | |
| 长子 | 鲁君产 | |
| 次子 | 鲁君亮 | |
| 三子 | 鲁君谔 | |
| 四子 | 鲁君宾 |
社会交游
| 关系 | 姓名 | 描述 |
|---|---|---|
| 同年友 | 郑獬 | 1083年为其妻李氏作墓志铭。 |
| 举荐人 | 富弼 | 举荐其有“古循吏风”。 |
| 友人 | 苏轼 | 苏轼曾致书于他。 |
| 友人 | 黄庭坚 | 曾为鲁有开所建的冀州养正堂作记。 |
| 政治对手 | 王安石 | 熙宁变法期间,鲁有开对其新法持保留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