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林雷龙(1235-1293),字伯雨,号春山、漫翁,亦作林霆龙,南宋末至元初福建仙游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兼具天文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等多重身份。
林雷龙出生于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自幼聪颖好学。咸淳初年(约1265年)通过乡贡举人入仕。在南宋末年,他曾历任莆田县令、宣教郎、兴化军通判等职,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仍致力于地方治理,展现出卓越的行政能力。
宋亡后,林雷龙坚守民族气节,以遗民身份隐居,潜心著述,其学识渊博,对天文、历史、地理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他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逝世,享年59岁。其著作《春山草韵》等流传后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博的学识。
代表著作
- 《耕吟前稿》
- 《醉吟漫吟后稿》
- 《春山草韵》(1281年)
主要身份
- 天文学家
- 史学家
- 地理学家
- 博学之人
- 遗民
- 官员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福建仙游
南宋端平二年,林雷龙出生于福建仙游,自幼聪颖,接受良好教育。
乡贡举人入仕
咸淳初年,林雷龙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乡贡举人,由此步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任职莆田县令、兴化军通判等
南宋末年,林雷龙获方应发征辟,担任录事参军,后迁莆田县令,再任宣教郎、兴化军通判等职。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仍致力于地方治理,为百姓服务。
著作《春山草韵》问世
林雷龙的诗文集《春山草韵》于此时问世,展现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博的学识。
逝世
元至元三十年,林雷龙逝世,享年59岁。他的一生见证了南宋的衰落与元朝的建立,并以其学识和气节留名青史。
主要成就
对历史与文化的贡献
博学多才
林雷龙集天文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学识渊博,是南宋末元初一位罕见的通才。
为官清廉
曾任莆田县令、兴化军通判等职,在乱世中仍能致力于地方治理,为官清正,政绩显著。
文学与学术贡献
著有《耕吟前稿》、《醉吟漫吟后稿》、《春山草韵》等,其作品不仅展现了文学才华,也蕴含了其对天文、地理、历史的深刻见解。
遗民风骨
南宋灭亡后,林雷龙坚守民族气节,以遗民身份隐居,不事二主,体现了崇高的个人品格和民族气节。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林大有 | 父 | |
林大存 | 从父 / 嗣父 | 伯叔父,兼嗣父,可能涉及过继或继承关系。 |
林世雄 | 子 | |
陈韡 | 姑父 |
交游与师友
-
方应发
曾受方应发征辟,担任录事参军,后迁莆田县令,再任宣教郎、兴化军通判。
-
黄仲元
曾为林雷龙的著作《春山草韵》作序,并为其撰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