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陈敏(约1040年—约1121年),字伯修,号濯缨居士,北宋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正直不阿的官员和学识渊博的学者,以其在政治上的坚守和与文人雅士的深厚交谊而闻名于世。
陈敏早年师从著名理学家胡瑗,学问精深,深受胡瑗器重,被誉为"锡之英也"。熙宁三年(1070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任左朝请郎、台州知县等职。
在徽宗朝蔡京等人斥司马光为奸党、下令全国郡县设立党人碑时,陈敏时任台州知县,毅然将碑毁去,并慷慨陈词:"谤司马光者,犹谤天也!" 此举彰显了他维护正义、不畏权势的崇高气节,为后世所称颂。
他与大文豪苏轼交情深厚,两人曾一同游历。与孙载、凌浩、袁默并称"四友",皆为当时的贤达之士。晚年退隐梁溪,虽被推荐,但坚辞不就,保持了高洁的品格,享年八十一岁。
主要称号
- 字:伯修
- 号:濯缨居士
- 胡瑗弟子,被誉为"锡之英也"
籍贯与活跃地
- 籍贯:无锡(今江苏无锡)
- 曾任:台州知县(今浙江临海)
- 晚年:退隐梁溪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无锡
生于北宋无锡(今江苏无锡),早年即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师从胡瑗
拜入著名理学家胡瑗门下,潜心研习学问,深受胡瑗器重,被誉为"锡之英也"。
考中进士
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担任左朝请郎等职
在朝为官,勤勉尽职,以其学识和品德受到认可。
任台州知县,毁党人碑
时任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县。面对蔡京等权臣下令全国设立党人碑、斥司马光为奸党的政治逆流,陈敏不畏强权,毅然将党人碑毁去,并发表"谤司马光者,犹谤天也"的豪言,坚决维护了司马光的清誉。
与大文豪苏轼关系密切
与苏轼过从甚密,两人曾一同游历,探讨学问,结下深厚友谊。
退隐梁溪,坚辞不就
晚年退居梁溪,虽有李夔等人推荐他再次出仕,但陈敏坚决辞谢,不愿再入官场,保持了高洁的志向。
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结束其正直而传奇的一生,享年八十一岁。
人生成就
对后世的影响与贡献
坚守正义,毁党人碑
在政治高压下,敢于毁坏党人碑,维护司马光,展现了其正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崇高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学识渊博,师从名家
师从北宋著名理学家胡瑗,学问精深,是胡瑗学派的重要成员,对儒家思想有深入研究,对当时学术界产生影响。
交友广阔,文人雅士
与苏轼等文坛巨匠交好,与孙载、凌浩、袁默并称"四友",体现了其广阔的交友圈和在士人阶层中的声望。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人物
家族成员
|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 陈乔 | 六世祖 | |
| 陈昕 | 子 | |
| 陈正夫 | 孙 | |
| 陈长源 | 曾孙 | 曾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 |
重要人物
|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 胡瑗 | 老师 | 北宋著名理学家,陈敏为其弟子,被誉为"锡之英也" |
| 苏轼 | 友人 | 北宋大文豪,陈敏与其交情深厚,曾一同游历 |
| 孙载 | 友人 | 与凌浩、袁默、陈敏并称"四友" |
| 凌浩 | 友人 | 与孙载、袁默、陈敏并称"四友" |
| 袁默 | 友人 | 与孙载、凌浩、陈敏并称"四友" |
| 王安石 | 推荐人 | 北宋改革家,曾推荐陈敏,认为其有大才可用 |
| 李夔 | 推荐人 | 曾推荐陈敏再次出仕,但被陈敏婉拒 |
| 司马光 | 维护对象 |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陈敏曾为其毁党人碑,维护其清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