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逸

913-977 | 五代宋初官员 · 弘农杨氏

杨文逸肖像
杨文逸(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杨文逸(913-977),字慕贤,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官员,籍贯浦城(今福建南平浦城县),亦有记载为建安人。他出身弘农杨氏,通过恩荫入仕,历任南唐及北宋多项重要职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杨亿的祖父。

杨文逸生于唐末五代乱世,早年凭借家族恩荫步入仕途。他最初在南唐为官,担任过上轻车都尉等职。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以其才干和品德,逐渐在官场中崭露头角。

北宋建立后,杨文逸顺应时代潮流,继续为官。他曾出任玉山县令,治理地方,政绩显著。后又调任中央,担任大理寺评事,负责司法审判,以公正严明著称。晚年,他曾知建州仓事,管理地方粮储,保障民生。

杨文逸的一生见证了五代十国的兴衰与北宋初年的统一。他不仅是官场中的一员,更是家族的奠基者之一,其孙杨亿后来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为家族带来了显赫的声誉。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13年

出生于浦城

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籍贯浦城(今福建南平浦城县),亦有记载为建安人。出身弘农杨氏。

南唐时期 (具体年份不详)

恩荫入仕,初任上轻车都尉

凭借家族恩荫,在南唐时期步入仕途,初任上轻车都尉等职,开始其为官生涯。

南唐/北宋初年 (具体年份不详)

出任玉山县令

出任玉山县令(今江西上饶玉山县),治理地方,体恤民情,致力于地方建设与民生改善,政绩斐然。

北宋时期 (具体年份不详)

担任大理寺评事

调任中央,担任大理寺评事,参与国家司法审判,秉公执法,以公正严明维护法纪,为北宋初年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北宋时期 (具体年份不详)

知建州仓事

晚年出任知建州仓事,负责建州(今福建南平)的粮仓管理,保障地方粮食供应,稳定民生。

977年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逝世

享年65岁。其孙杨亿后为其撰写神道碑,以示纪念和表彰。

为官生涯与家族传承

勤勉尽职,泽被后世

恩荫入仕,初露锋芒

作为恩荫入仕的官员,杨文逸在南唐时期便开始为官,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为后续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方治理,政绩卓著

担任玉山县令期间,他勤政爱民,致力于地方建设与民生改善,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展现了优秀的治理能力。

司法公正,维护法纪

在大理寺评事任上,杨文逸秉公执法,确保司法公正,为北宋初年的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树立了清廉的形象。

家族传承,荫及后代

其家族在北宋时期人才辈出,尤其是其孙杨亿成为著名文学家,这与杨文逸的家族经营和品德传承密不可分。

家族与社会关系

弘农杨氏的世代传承

关系 姓名
曾祖 杨光翼
岳父 章嵩
从子/侄子 杨有证
杨伟
杨亿
杨倚
杨备
杨倬
孙女婿 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