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赵必愿,字立夫,南宋时期余干(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人。他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在南宋中后期担任多项重要职务,为国家治理做出了贡献。
赵必愿于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及第,此后历任地方知县、知州,以及中央的大理寺丞、户部郎官、尚书省左司郎中等职,并曾一度权知户部尚书。其仕途生涯中,还曾出任福建路安抚使,在地方行政、财政管理和司法领域均有建树。
他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也与当时的文人学者如刘学箕、刘克庄、魏了翁等有广泛交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影响力。
籍贯
- 余干(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
- 隶属饶州,江南东路
主要官职
- 福建路安抚使
- 知台州、全州、福州军州事
- 大理寺丞
- 权尚书省户部尚书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余干
赵必愿出生于南宋时期的余干(今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具体生卒年不详,根据其妻汤氏的生卒年(1181-1236)及进士及第时间推测。
进士及第
赵必愿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为他未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任崇安县知县、大理寺丞
早期曾担任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知县,积累地方治理经验。后调任中央,担任大理寺丞,负责司法审判,维护法纪。
中央财政与行政要职
历任户部郎官、尚书省左司郎中、尚书省右司郎官、度支司郎官等职,并在某一时期权知尚书省户部尚书,显示其在国家财政管理方面的卓越能力。
出任地方大员
先后出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全州(今广西全州)、福州(今福建福州)知州军州事,治理地方,造福百姓。后又担任福建路安抚使,负责地方军事与行政事务。
妻子汤氏去世
赵必愿的妻子汤氏于此年去世,享年55岁。刘宰曾为其作墓志铭。
与文人学者交往
刘学箕为赵必愿所著书作序,刘宰为其妻子作墓志铭。此外,赵必愿还与黄干、刘克庄、魏了翁、袁甫、程珌等著名文人学者有诗文往来或题记之谊。
主要成就
对南宋社会的贡献
卓越的行政与财政才能
赵必愿在担任多地知州、知县期间,展现出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政绩斐然。在中央户部任职,乃至权知户部尚书,显示其在国家财政和经济事务上的深厚造诣和重要影响力。
维护法纪与地方安定
作为大理寺丞,他秉公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出任福建路安抚使时,肩负地方军事与行政重任,为维护南宋边疆和地方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与文人学者的广泛交往
赵必愿与当时多位著名文人学者如刘学箕、刘克庄、魏了翁、袁甫、程珌等有密切往来,不仅得到他们的推崇,也通过诗文题记等形式,丰富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体现其在文化界的地位。
社会关系
亲友与重要交往人物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赵崇宪 | 父亲 | |
汤邦彦 | 岳父 | |
汤氏 | 妻子 | 1236年去世,享年55岁 |
赵良忞 | 唯一幸存的儿子 |
重要社会交往
-
曹彦约被其推荐入仕。
-
刘学箕于1244年为其所著书作序。
-
刘宰于1244年为其妻子汤氏作墓志铭。
-
黄干曾收到赵必愿的答书。
-
刘克庄曾为赵必愿任职的福建安抚司二准备差遣厅题咏。
-
魏了翁曾为赵必愿任知州的全州清湘书院率性堂作记。
-
袁甫曾为赵必愿任职的东莱书院竹轩作记。
-
程珌曾为赵必愿任职的清湘书院赐名并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