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陈仁玉,字德公,又字惪公,号碧栖,南宋仙居(今浙江台州仙居县)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3世纪中后期。
他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59年)进士及第,并蒙恩赐出身,自此步入仕途。陈仁玉一生为官清廉,曾担任秘阁校理、殿中省尚辇奉御等京官,后外放地方,出任衢州知州、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等要职,为地方治理和司法公正做出了贡献。
除了官场生涯,陈仁玉在学术和文学领域亦有建树。他以其对菌类植物的深入研究而闻名,撰写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菌类学著作《菌谱》,详细记载了多种食用菌的形态、习性及烹饪方法,对后世的博物学和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别号“碧栖”亦与文人雅士的交往有关,著名词人刘克庄曾为其“碧栖山房”题写记文,足见其在当时文坛的地位。陈仁玉不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其事迹为后人所称道。
代表著作
- 《菌谱》(约1289年)
- 《贾云华还魂记》(约1289年)
别名与称谓
- 字:德公、惪公
- 号:碧栖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南宋仙居
陈仁玉出生于南宋仙居(今浙江台州仙居县),具体生年不详。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日后步入仕途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59年)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身份,并蒙特旨恩赐出身,正式进入仕途。同年,被任命为直秘阁,并出任衢州(今浙江衢州)知州,负责地方行政与军事事务。
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约在此时期,调任两浙东路(辖今浙江大部)提点刑狱公事,负责地方司法、监察及狱讼事务。同时兼任直敷文阁、直华文阁等职,显示其在文学和学术方面的才能受到认可。
京官生涯与抗元事迹
在京城担任秘阁校理(负责典籍校勘)和殿中省尚辇奉御(负责皇帝车驾仪仗)等职。在元军入侵之际,与王珏一同组织民众,加固城防,坚守台州(仙居隶属台州),展现其忠勇爱国之情。
撰写《菌谱》
完成并出版重要菌类学著作《菌谱》,详细记载了多种菌类的特征、产地、药用价值及烹饪方法,成为中国古代菌类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另有《贾云华还魂记》传世。
逝世
陈仁玉逝世,具体年份待考。其一生为官为学,为南宋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学术遗产。
主要贡献
陈仁玉对南宋社会的重要影响
地方治理与司法公正
在衢州知州、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勤政爱民,维护地方安定,秉公执法,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菌类学开创性研究
撰写《菌谱》,详细记载了多种菌类的形态、习性、药用价值及烹饪方法,是中国古代菌类学研究的里程碑式作品。
文学交游与文化传承
与刘克庄等著名文人雅士交游,其“碧栖山房”成为文人雅集之地,推动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忠勇抗元事迹
在国难当头时,与王珏等共同组织军民,加固城防,坚守城池,抵御外敌入侵,展现了其忠勇爱国的精神。
重要关联人物
与陈仁玉生平相关的重要人物
姓名 | 关系/身份 | 描述 |
---|---|---|
刘克庄 | 文坛友人 | 著名词人,曾为陈仁玉的“碧栖山房”题写记文《碧栖山房记》,可见二人交谊深厚。 |
王珏 | 战友/军事支持者 | 在抵御元军入侵时,王珏曾与陈仁玉共同集结民众,增修城防,坚守城池,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