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

1027-1094 | 北宋名臣 · 文节公

林希肖像
林希(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林希(1027-1094),字子中,号醒老,谥文节,福州福清人。北宋中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历经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官至签书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追赠资政殿学士。

林希在政治上,曾与章惇等新党人物关系密切,参与了对元祐党人的贬斥,其政治立场鲜明。他以文笔犀利著称,曾奉命撰写多篇贬斥元祐旧臣的制词。

在文学和学术方面,林希亦有建树,他精通金石之学,与董逌等学者多有交流。其著作包括《两朝宝训》、《林氏野史》等,为后世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林希的一生,是北宋党争激烈时期一位重要官员的缩影,其功过是非,至今仍为史家所评说。

代表著作
  • 《两朝宝训》(二十一卷)
  • 《林氏野史》
  • 《孙少述传》
主要荣誉
  •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及第 (1057)
  • 谥号“文节”
  • 追赠资政殿学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27年

出生于福州福清

林希出生于福州福清,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1057年

进士及第

宋仁宗嘉祐二年,林希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

1086年

知湖州军州事

林希出任湖州(今浙江湖州)军州事,开始其地方治理的生涯。

1089年

知升州军州事,授朝奉大夫

调任升州(今江苏南京)军州事,并获授朝奉大夫,官阶进一步提升。

1090年

授天章阁待制

林希被授予天章阁待制,显示其在文学和政治上的地位。

1091年

知杭州军州事

出任杭州(今浙江杭州)军州事,治理一方。

1097年

任签书枢密院事

林希升任签书枢密院事,位列宰执,成为北宋中央政权的重要成员。

1099年

被黄履弹劾

在政治斗争中,林希曾被黄履弹劾,显示其政治生涯的复杂性。

1100年

授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

获授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等重要官职,并知扬州军州事。

1094年

逝世,享年67岁

林希逝世,享年67岁。逝后追赠资政殿学士,谥号“文节”,以表彰其生平功绩。

主要成就

对北宋政治与文化的贡献

政治生涯与党争

作为北宋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林希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任职,官至宰执。他与章惇等新党人物关系密切,积极参与了对元祐旧党的政治清算,奉命撰写了大量贬斥旧臣的制词,其政治立场鲜明,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与金石之学

林希以文笔犀利著称,其著作《两朝宝训》、《林氏野史》等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同时,他精通金石之学,与董逌等金石家多有交流,展现了其在学术上的广博兴趣。

地方治理经验

林希曾多次出任地方要职,如知湖州、升州、杭州、亳州、扬州、舒州等地军州事,在地方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社会关系

林希的亲属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林高祖父
林概父亲
林旦弟弟
林虚儿子
林懋孙子
郑兴裔孙女婿

社会交往

姓名 关系类型 备注/事件
朱长文友人1086年曾有交游。
傅楫推荐1097年,曾布知枢密院时,林希曾推荐傅楫。
章惇政治盟友/支持者与章惇结党,并得到其支持,曾被章惇留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
吕大防政治反对者曾密预尽黜元祐群臣之议,并为其撰写丑诋制词。
司马光政治反对者曾密预尽黜元祐群臣之议,并为其撰写丑诋制词。
刘挚政治反对者曾密预尽黜元祐群臣之议,并为其撰写丑诋制词。
黄履弹劾者1099年曾被黄履弹劾。
高登作序林希曾为高登所著《东溪集》作序。
汪应辰作跋林希曾为汪应辰的收藏品作跋。
朱熹作跋朱熹曾跋林希与苏轼的往来书帖。
董逌论学/同好与董逌论学,对金石有共同兴趣。
孙侔作传1099年曾为林希作传。
傅察作祭文林希曾为傅察作祭文。
王钦臣致书对象林希曾致书于王钦臣。
蒲宗孟致书对象林希曾致书于蒲宗孟。
苏轼致书对象林希曾致书于苏轼。
苏颂致书对象林希曾致书于苏颂。
华镇致书对象林希曾致书于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