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黄镛,字器之,南宋莆田人。他以其正直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在南宋末年动荡的政局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宝祐年间,他与陈宜中等五位太学生因上书弹劾权臣丁大全,被削籍流放,史称“六君子事件”,展现了知识分子不畏权贵的风骨。后蒙宰相吴潜力荐,得以重返仕途,并于1262年考中进士。
黄镛历任知袁州、知平江府等地方要职,后官至参知政事,位列宰执。他工于作赋,文采斐然,更以其清廉的官声和为国为民的抱负,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主要官职
- 参知政事
- 知平江府军府事
- 知袁州军州事
- 同签枢密院事
人物特点
- 正直敢言,不畏权贵
- 工于作赋,文采斐然
-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未知年份
出生于兴化军莆田
黄镛出生于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具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中后期。
宝祐年间 (约1253-1258年)
“六君子事件”
与陈宜中、林则祖等六位太学生上书弹劾权臣丁大全,因言获罪,被削籍流放,史称“六君子事件”,展现了知识分子不畏权贵的风骨。
1260年
宰相吴潜力荐
宰相吴潜奏请,允许“六君子”直接参加殿试,为黄镛重返仕途创造了机会。
1262年
考中进士
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
1268年-1270年
任知袁州军州事
出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地方长官,治理一方,政绩显著。
1269年-1270年
任知平江府军府事
调任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地方长官,为当地百姓谋福祉。
1275年
授同签枢密院事
进入中央枢密院任职,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1276年
升任参知政事
升任参知政事,位列宰执,成为南宋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
未知年份
逝世
黄镛在南宋末年动荡的局势中,为国尽忠,最终逝世,其生平事迹为后人所铭记。
人生成就
对南宋的重大贡献
政治风骨
宝祐年间,与“六君子”一同上书弹劾权臣丁大全,不畏强权,展现了知识分子正直敢言的崇高品格,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卓越政绩
历任知袁州、知平江府等地方要职,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有效治理地方,后官至参知政事,位列宰执,对国家政务贡献良多。
文学才华
工于作赋,文采斐然,其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学养,也反映了其经世济民的抱负。
社会关系
重要人物关联
家族与亲友
|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 黄隐 | 七世祖 | 黄镛的七世祖先 |
| 陈宜中 | 友人/同僚 | “六君子”之一,后为南宋宰相 |
| 林则祖 | 友人 | “六君子”之一 |
| 吴潜 | 支持者 | 南宋宰相,曾力荐黄镛等人重返仕途 |
| 文天祥 | 书信往来 |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曾致书黄镛 |
主要对立人物
- 丁大全: 南宋权臣,黄镛曾与“六君子”上书弹劾其专权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