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

625-706 | 唐朝宰相 · 神龙政变功臣

张柬之肖像
张柬之(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张柬之(625-706),字孟将,谥号文贞,襄阳人。唐朝著名宰相,武周时期重要政治家,神龙政变的主谋之一,匡复李唐社稷的关键人物。

张柬之出身襄阳望族,自幼博学多才,尤精史学。他通过贤良方正科入仕,初任清源县丞,后历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逐渐在朝中崭露头角。

武则天晚年,虽受其赏识,但张柬之心系李唐社稷。公元705年,他与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史称“五王”)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成功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结束了武周王朝的统治,使李唐江山得以延续。

复唐后,张柬之因功被封为汉阳郡王,位至中书令、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朝廷重臣。然而,他很快卷入新的政治斗争,被武三思诬陷,最终被贬为新州司马,不久忧愤而死,享年82岁。唐睿宗时期,他被追赠为中书令。

张柬之以其忠义和远见卓识,在唐朝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是唐代政治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代表著作
  • 《张柬之集》
  • 《弹棋经》
主要荣誉
  • 汉阳郡王
  • 追赠中书令
  • 谥号文贞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625年

出生于襄阳

张柬之出生于襄阳(今湖北襄阳),具体籍贯为襄州襄阳。他出身于当地的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尤其对史学有深入研究。

不详

登进士第,举贤良方正科

张柬之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后又参加制举中的贤良方正科,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学识获得认可,从而步入仕途。

不详

初入仕途,历任要职

初任清源县丞,后历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秋官侍郎、司刑少卿、大理少卿等职。在地方和中央都积累了丰富的行政和司法经验。

700年

任江陵府刺史

久视元年(700年),张柬之出任江陵府刺史。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深得百姓拥戴。

703年

回京任职

长安全景三年(703年),张柬之被召回京城,任大理少卿,后迁洛州司马。此时他已年逾古稀,但仍被武则天所倚重。

705年

发动神龙政变,匡复李唐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与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五人,趁武则天病重之际,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神龙政变。他们率兵攻入玄武门,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唐中宗)复位,成功结束了武周王朝的统治,使李唐社稷得以恢复。

因匡复之功,张柬之被封为汉阳郡王,拜中书令、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朝廷核心重臣。

706年

被贬逝世

神龙二年(706年),张柬之因功高震主,与武三思等武氏集团的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诬陷并贬为新州司马。不久,他忧愤而死,享年82岁。

710年

追赠中书令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为表彰张柬之匡复李唐的功绩,追赠其为中书令,并赐谥号“文贞”,以示褒扬。

主要成就

对唐朝历史的重大贡献

匡复李唐社稷

作为神龙政变的核心策划者和领导者,张柬之成功推翻武周政权,拥立唐中宗复位,使李唐王朝得以延续,避免了国家分裂的危机。

整顿朝纲,恢复旧制

复唐后,张柬之积极清除武周时期的弊政,恢复唐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稳定了政治局势,为唐朝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文学与史学建树

张柬之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在文学和史学方面也有所建树。他著有《张柬之集》等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张玄弼
张敬之
张漪
张峄
张琪
张某
张轸
张点
张孚
张愿
张曛 曾孙

社会交往

  • 国贤良
    曾赠诗、文予张柬之。
  • 卢照邻
    张柬之曾收到卢照邻的赠诗、文。
  • 皇甫澈
    张柬之曾收到皇甫澈的赠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