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丰存芳,字公茂,南宋末年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他以其在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任上的忠烈事迹而彪炳史册,是南宋末年抵抗蒙古入侵、坚守民族气节的杰出代表。
丰存芳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南宋末期。他出身于鄞县,其高祖为北宋名臣丰稷,家族世代书香。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担任太平州通判一职。
景炎初年(1276-1278年),蒙古大军兵临太平州城下,知州孟之缙意欲开城投降。丰存芳闻讯后,义愤填膺,力谏孟之缙不可降敌,言辞激烈,甚至怒骂其不忠不义。
面对蒙古军的威逼和知州的软弱,丰存芳宁死不屈,其坚贞气节激怒了孟之缙。最终,孟之缙引蒙古兵入城,丰存芳及其家族十八口人全部遇害,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忠烈赞歌。
人生轨迹
忠烈事迹时间线
出身鄞县丰氏
丰存芳,字公茂,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其高祖为北宋名臣丰稷,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
出任太平州通判
在南宋末年动荡之际,丰存芳出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通判为州府的副职,协助知州处理政务,兼管司法、财政等。
力谏知州孟之缙勿降
蒙古大军兵临太平州城下,知州孟之缙意图开城投降。丰存芳闻讯后,义愤填膺,坚决反对投降,力谏孟之缙,言辞激烈,怒骂其不忠不义。
与家族十八口人殉国
因坚守气节,不屈服于知州和蒙古军的威逼,丰存芳及其家族共十八口人惨遭杀害,以身殉国。其忠烈事迹被后世传颂,彰显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忠烈事迹与历史评价
民族气节的永恒象征
忠贞不屈,以身殉国
丰存芳在国家危难之际,面对强敌入侵和主官的投降意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他宁死不屈,以全家十八口的牺牲捍卫了国家尊严和个人操守,成为南宋末年无数忠义之士的缩影。
警示后人,激励千载
丰存芳的殉国,不仅是对南宋王朝的忠诚,更是对后世的深刻警示。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坚守正义。
历史地位与永恒精神
丰存芳虽官职不高,但其忠烈事迹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视为南宋末年抗元斗争中的一位悲壮英雄,其精神永垂不朽,成为民族气节的永恒象征。
社会关系
家族与同僚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丰稷 | 高祖(曾曾祖父) | 北宋名臣,为丰存芳的远祖 |
孟之缙 | 同僚(太平州知州) | 南宋景炎初年太平州知州,意图投降蒙古,与丰存芳立场对立 |
丰存芳家族十八口 | 亲属 | 在蒙古入侵时,与丰存芳一同殉国,彰显家族忠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