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余天锡(生卒年不详),字淳父,一作纯父,号畏斋,谥忠惠。南宋昌国(今浙江舟山)人,是南宋理宗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高官,官至宰执。
余天锡于宋理宗绍定六年(1223年)进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他以其卓越的才干和正直的品格,在官场上屡获升迁,历任多地知州、知府,并最终进入中央枢密院和门下省,担任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事等要职,成为朝廷核心决策层的重要成员。
他曾任临安府(南宋都城)知府,负责京畿重地的治理,政绩显著。在担任地方官期间,他注重民生,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在中央,他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为南宋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力量。余天锡还曾获得观文殿学士、端明殿学士、资政殿学士等崇高的学术荣誉,显示出其深厚的学养。
基本信息
- 字: 淳父 (一作纯父)
- 号: 畏斋
- 谥号: 忠惠
- 籍贯: 昌国 (今浙江舟山)
- 朝代: 南宋
主要官职
- 参知政事
- 签书枢密院事
- 临安府知府
- 资政殿学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昌国(今浙江舟山)
余天锡,字淳父,昌国人。其早年经历记载不详,但从其后来的仕途发展来看,应是出身于书香或官宦之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
进士及第,步入仕途
宋理宗绍定六年(1223年),余天锡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开启了他的仕宦生涯。
任临安府知府
担任南宋都城临安府的知府,负责京畿地区的行政管理和治安维护,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能力。此期间还曾兼任轻车都尉。
获华文阁学士
获授华文阁学士,这是朝廷授予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学术头衔,表明其学识渊博。
知宣州军州事,获宝文阁学士
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同时获授宝文阁学士,继续其地方治理与学术荣誉并行的生涯。
获资政殿学士
获授资政殿学士,进一步提升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知绍兴府军府事
担任绍兴府知府,继续在地方发挥其治理才能。
官至宰执,担任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事
在宋理宗时期,余天锡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和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副长官),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宰执级官员,参与国家最高层级的军政事务。
他还曾担任门下省给事中、侍读等职,并在奉化郡的秘阁任职,显示其在多个重要部门的丰富经验。
忠惠公余天锡逝世
余天锡去世后,被追谥为“忠惠”,以表彰其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其具体逝世年份不详。
主要成就
对南宋政局与社会的重要贡献
位列宰执,参与国政
余天锡官至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事,位列宰执,是南宋中央政府的核心成员。他参与了国家重大军政事务的决策,对维护南宋的政治稳定和边防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治理,政绩卓著
曾担任临安府、宣州、福州、绍兴府等多地知州或知府。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注重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留下了良好的政声。
学识渊博,荣获学士
余天锡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拥有深厚的学养,先后获授华文阁学士、宝文阁学士、资政殿学士等荣誉,体现了其在文化和学术领域的造诣。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朱氏 | 母亲 | 据《宋史》记载 |
余天任 | 弟弟 | |
余晦 | 从子/侄子 |
交游与往来
姓名 | 关系类型 | 备注 |
---|---|---|
史弥远 | 恩主/导师 | 丞相史弥远曾延请余天锡为其弟子师 |
郭磊卿 | 友人 | |
丁伯桂 | 政敌/反对者 | 余天锡曾对其有所攻讦 |
释道璨 | 被余天锡作祭文 | 余天锡曾为其撰写祭文 |
罗椅 | 被余天锡作祭文 | 余天锡曾为其撰写祭文 |
洪咨夔 | 书信往来 | 余天锡曾致书洪咨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