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刘彦弼(1091-1142),字英臣,北宋安福(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他的一生见证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历史变迁,以其在官场的勤勉和家族的声望而为人所知。
刘彦弼早年曾入太学,成为太学内舍生,这为他步入仕途奠定了基础。他通过荐举入仕,曾被授予迪功郎一职,并担任新淦县尉,负责地方治安与行政事务。
刘彦弼的家族与当时的一些显赫家族有联姻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力了其家族的地位。在他去世的1142年,其子刘庭坚和侄孙刘董因姻亲吴丞相(吴琚侯)的荫庇而获得官职,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门第与联姻对个人仕途的重要性。
基本信息
- 字: 英臣
- 籍贯: 安福(今江西吉安安福县)
- 生卒: 1091年 - 1142年
- 享年: 52岁
主要官职
- 迪功郎
- 新淦县尉
- 太学内舍生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北宋安福
刘彦弼出生于北宋安福(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具体家族背景资料不详,但其后代因姻亲关系获得官职,显示其家族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
成为太学内舍生
刘彦弼曾入太学,成为太学内舍生。太学是宋代最高学府,内舍生是太学中的优秀学生,这表明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为日后步入仕途打下了基础。
入仕为官
刘彦弼通过荐举入仕,被授予迪功郎一职。迪功郎是宋代文散官的一种,通常授予初入仕途或品级较低的官员。
担任新淦县尉
刘彦弼曾担任新淦县尉(今江西省新干县),负责地方治安、捕盗、监狱管理等事务,是基层行政的重要官员。
逝世
刘彦弼于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逝世,享年52岁。在他去世的同年,其子刘庭坚和侄孙刘董因姻亲吴丞相(吴琚侯)的荫庇而获得官职,显示其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著名文人王庭珪为其撰写了墓志铭《故县尉刘公墓志铭》及祭文《祭刘英臣文》,以志其生平。
仕途与影响
刘彦弼在宋代官场中的角色与家族影响
太学经历
作为太学内舍生,刘彦弼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和官场知识,这为他进入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宋代士人通过科举或荐举入仕的路径。
地方治理
担任新淦县尉,刘彦弼直接参与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百姓生活,是宋代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家族联姻与荫庇
刘彦弼家族与吴丞相的联姻,使得其子孙在他去世后能通过荫庇获得官职,这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家族网络和门第对个人仕途的深远影响。
社会关系
刘彦弼的亲友与重要关联人物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刘昱 | 父 | |
王氏 | 母 | 刘昱之妻 |
刘庭坚 | 独子 | 1142年因姻亲吴丞相荫庇获官职 |
王頔 | 女婿 | |
刘诰 | 同族长辈 | |
朱胜非 | 关联人物 | 曾荐举刘彦弼 |
王庭珪 | 关联人物 | 为刘彦弼撰写墓志铭及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