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熊

字景望 · 谥号文肃 | 南宋官员 · 学者

郑伯熊肖像
郑伯熊(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郑伯熊(字景望,谥号文肃),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官员和学者。

他于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郑伯熊在朝为官期间,历任宗正寺少卿、直龙图阁等要职,并曾出任婺州、建宁府、宁国府等地知府,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郑伯熊不仅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更是一位深具学养的文人。他与当时著名学者如朱熹、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交往密切,多有书信往来及学术交流。其著作《郑景望集》三十卷、《郑敷文书说》等流传后世,体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思想。他以其卓越的才干和深厚的学识,成为南宋时期永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著作
  • 《郑景望集》(三十卷)
  • 《郑敷文书说》(1175年)
主要荣誉与称谓
  • 进士及第 (1145年)
  • 直龙图阁
  • 谥号“文肃”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约1115年

出生于永嘉

出生于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字景望。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1145年

进士及第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郑伯熊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1175年

授奉议郎,知婺州

被授予奉议郎一职,并出任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府,在任期间政绩显著。

同年,撰写《郑敷文书说》。

1180年-1181年

直龙图阁,知建宁府

被授予直龙图阁,并出任建宁府(今福建建瓯)知府,继续为国效力。

不详年份

历任要职与学术交流

曾任宗正寺少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宁国府(今安徽宣城)知府等职。

与朱熹、陈亮、叶适、吕祖谦、周必大、薛季宣、倪朴等当时著名学者多有书信往来及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学问。

培养了陈傅良、朱伯起、木待问等一批优秀学生,对后世学风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详年份

逝世,获谥号“文肃”

郑伯熊逝世后,因其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品德,被朝廷追谥为“文肃”,以示表彰。

主要成就

对南宋社会的贡献

卓越的仕途生涯

郑伯熊在南宋朝廷及地方担任多项要职,包括宗正寺少卿、直龙图阁,以及婺州、建宁府、宁国府等地知府。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任期间推行多项利民政策,政绩斐然,深受百姓赞誉。

深厚的学术造诣

作为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郑伯熊学识渊博,著有《郑景望集》等。他与朱熹、陈亮、叶适等当时一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通过书信往来和学术讨论,共同推动了南宋学术思想的发展。

桃李满天下

郑伯熊不仅自身学问精深,更注重教育后学。他培养了如陈傅良、朱伯起、木待问等一批杰出学生,这些学生后来也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对南宋的文化和学术传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某氏 母亲
郑伯海 弟弟
郑伯英 弟弟
郑处仁 三子
郑伯谦 族兄弟
陈豫 妻之祖父 姻亲

社会交游

  • 友人与同僚:

    吴松年、胡序、李伯钧(曾推荐郑伯熊)、倪朴(倪朴曾上书郑伯熊)。

  • 师生关系:

    学生包括陈傅良、朱伯起、木待问。

  • 学术往来与书信交流:

    与朱熹、陈亮、叶适、吕祖谦、周必大、薛季宣等著名学者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和学术讨论。陈亮、叶适、楼钥、陈傅良等曾为郑伯熊撰写序文或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