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岩之

1193-1270 | 南宋官员 · 资政殿大学士

史岩之肖像
史岩之(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史岩之(1193-1270),字子尹,南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他的一生横跨南宋中后期,历经多位皇帝,以其卓越的才干和忠诚,在朝廷中担任了诸多要职,是南宋晚期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和朝廷重臣。

史岩之于嘉定十年(1217年)登进士第,由此步入仕途。他早期曾任长兴县尉,后逐渐升迁,历任将作监丞、大理寺丞等职。在动荡的南宋时期,他多次被委以重任,如担任淮南运判、江淮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等,负责地方军政和漕运事务,展现出出色的治理能力。

其仕途巅峰时期,史岩之曾担任尚书省户部尚书,负责国家财政大计。他还多次出任地方安抚使,如两浙东路、福建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等地,在维护地方稳定、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晚年,他被授予资政殿大学士,这是南宋时期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官职,彰显了其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和深厚资历。

史岩之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也曾兼任国史院编修、实录院修撰等职,参与国家史籍的编纂工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于咸淳六年(1270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以示哀荣。史岩之的一生,是南宋官员勤勉为国、力挽狂澜的缩影。

别名
  • 字:子尹
籍贯
  • 鄞县 (今浙江宁波鄞州区)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93年 (绍熙四年)

出生于鄞县

史岩之出生于南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字子尹。

1217年 (嘉定十年)

登进士第,步入仕途

史岩之于嘉定十年(1217年)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被授予迪功郎,并担任安吉州长兴县尉,正式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1230年 (绍定三年)

任通判真州,主管地方军政

任通判真州,兼江淮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开始处理地方军政要务,展现出其行政能力。

1232年 (绍定五年)

权知真州、扬州,节制军马

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并权知真州、扬州,兼淮南运判,节制本州屯戍军马,负责淮东地区的重要军政事务。

1237年 (嘉熙元年)

升任秘书少监,兼修史籍

升任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后除太府卿兼知临安府,进入中央核心机构,并参与国家史籍的编纂工作。

1238年 (嘉熙二年)

兼侍讲,任户部侍郎兼兵部尚书

兼侍讲,后除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仍兼知临安府,职责日益重要,涉及财政、军事和京城管理。

1239年 (嘉熙三年)

升任尚书省户部尚书

升任尚书省户部尚书,兼修国史兼实录院修撰,执掌国家财政大计,并继续参与史籍编纂工作。

1240年 (嘉熙四年)

出任华文阁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除华文阁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后改知江州,江南西路安抚使,开始担任高级地方长官,维护地方稳定。

1259年 (开庆元年)

升资政殿学士,加光禄大夫

升资政殿学士,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后升江西安抚大使,续被旨旌异帅潭劳绩,特转光禄大夫,达到官职和荣誉的顶峰。

1260年 (景定元年)

除资政殿大学士

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这是南宋时期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官职,彰显其崇高地位。

1270年 (咸淳六年)

逝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史岩之于咸淳六年(1270年)十一月辛巳,以疾薨于里弟之正寝,享年七十八岁。遗奏闻,朝廷震悼,辍视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以示哀荣。

人生成就

对南宋王朝的重大贡献

卓越的政治才能

史岩之长期担任地方安抚使,如两浙东路、福建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等地,在维护地方稳定、抵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政治才能。

重要的财政贡献

曾担任尚书省户部尚书,执掌国家财政大计,在南宋晚期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为维护国家财政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厚的文化素养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实录院修撰等职,参与国家史籍的编纂工作,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忠诚的朝廷重臣

史岩之历经多位皇帝,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并获赠开府仪同三司,深受朝廷信任和器重,是南宋晚期一位不可或缺的朝廷重臣。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姓名 关系
史弥忠 父亲
史珌卿 长子
史瑜卿 次子
史琏卿 三子
史璜卿 四子
史巽卿 长女
史孚卿 次女
吴贲 长女婿
张炅 次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