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后迁居开封。北宋初年著名的宰相、文学家、史官。
他以博学多才、文采斐然著称,在宋太宗时期官至宰相,并主持编纂了多部大型类书,对宋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昉于后汉乾祐二年(949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他历经后周、北宋两朝,深得器重。宋太宗时期,他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辅佐朝政,以其稳重、公正的品格赢得了时人的尊敬。
其一生最显著的成就莫过于主持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鸿篇巨制。这些著作不仅是宋代文化繁荣的标志,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李昉去世后,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追封韩国公,以表彰其在文学、史学和政治上的杰出贡献。
代表著作
- 《太平御览》(主编)
- 《太平广记》(主编)
- 《文苑英华》(主编)
- 《禁林䜩会集》
- 《二李唱和集》
- 《太祖实录》
主要荣誉
- 谥号:文正
- 封爵:韩国公
- 赠官:司徒
- 工于文
- 位列宰执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饶阳
李昉出生于饶阳(今河北饶阳),后迁居开封。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日后的仕途和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进士及第
后汉乾祐二年,李昉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开始其辉煌的政治生涯。
初任要职
任集贤殿直学士、知制诰、主客员外郎等职,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处理政务的能力。
主持编纂巨著
任户部侍郎,奉诏与王著、徐铉等共同编纂《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开启了宋代大规模文化典籍整理的先河。
位列宰执
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兼文明殿学士、监修国史,成为北宋朝廷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升任宰相
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北宋宰相,辅佐宋太宗处理国家大事。
再任宰相,续修史书
再次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监修国史,继续为朝廷贡献智慧,并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逝世,获谥文正
李昉逝世,享年72岁。朝廷追赠司徒,谥号“文正”,追封韩国公,以表彰其卓越的功绩和品德。
主要成就
对北宋乃至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
主持编纂大型类书
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这些巨著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对中华文化传承贡献巨大。
位列宰相,辅佐朝政
在宋太宗时期担任宰相,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以其稳重、公正的品格,为北宋初年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卓越的文学与史学成就
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诗文创作上亦有建树,是宋初文坛的重要人物;长期担任史官,参与修撰国史,为后世研究宋初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庭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李成 | 祖父 | |
李超 | 父亲 | |
谢氏 | 母亲 | |
符嗣 | 岳父 | |
符氏 | 妻子 | |
李载 | 弟弟 | |
祖仲宣 | 姐夫 | |
张氏 | 伯叔母 | |
李沼 | 叔父 | |
李宗讷 | 长子 | |
李宗诲 | 次子 | |
李宗谔 | 三子 | |
李宗谅 | 四子 | |
李昭遘 | 孙 | |
李昭选 | 孙 | |
李昭邈 | 孙 | |
潘承佑 | 孙女婿 | |
钱延年 | 孙女婿 | |
曹仪 | 孙女婿 | |
李氏(王毖妻) | 曾孙女 | |
李杲卿 | 曾孙 | |
李舜卿 | 曾孙 | |
李Y | 曾孙 | |
李敏随 | 五世孙 | |
李士京 | 玄孙 | |
李士良 | 玄孙 | |
李士袤 | 玄孙 | |
李炎震 | 七世孙 | |
李元崇 | 直系后裔 |
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孟宾于 | 友人 | |
钱熙 | 欣赏/器重 | |
祖士衡 | 为其作墓志铭 | |
徐铉 | 为其作墓志铭 | |
宋白 | 同僚 | 合撰《文苑英华》 |
扈蒙 | 同僚 | 合撰《文苑英华》 |
朱昂 | 同会 | 995年 |
宋琪 | 同会 | 995年 |
魏丕 | 同会 | 995年 |
杨徽之 | 同会 | 995年 |
释赞宁 | 同会 | 995年 |
李运 | 同会 | 995年 |
武允成 | 同会 | 995年 |
张好问 | 同会 | 995年 |
张冉木 | 礼待 | |
柳开 | 曾致书于李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