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待问

生卒年不详 | 北宋官员 · 文学家

吴待问肖像
吴待问(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吴待问,字子礼,北宋时期著名官员与文学家。他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历任多职,为北宋王朝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良多。

吴待问籍贯新郑(今河南新郑),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前期。他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及第,此后步入仕途。吴待问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曾担任起居郎、太常寺博士、尚书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等京官,也曾外放地方,如通判扬州、知宣州(1042-1043年)。

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杨亿(字大年)交好,二人同乡(杨亿为浦城人,吴待问曾居浦城),且曾同门学习,杨亿对其才华颇为器重。吴待问的仕途生涯展现了北宋文人兼具行政能力与文学素养的特点。

基本信息
  • 姓名: 吴待问
  • 字: 子礼
  • 生卒: 生卒年不详
  • 籍贯: 新郑(今河南新郑)
  • 朝代: 北宋
主要身份
  • 北宋官员
  • 文学家
  • 进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89年

与杨亿同门学习

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杨亿(字大年)结识并同门学习,二人情谊深厚,杨亿对其才华颇为器重。

"字子礼 浦城人 与杨亿同州里 每造亿 亿厚礼之" —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

1000年

进士及第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吴待问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

历任京官

担任多项重要京官

吴待问在京城曾担任起居郎、太常寺博士、尚书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等职。这些职位多与文书、礼仪、政务管理相关,显示其深厚的学识和行政能力。

曾任地方官

外放地方,治理一方

除了京官,吴待问也曾外放地方,担任通判扬州军州事。在地方任职期间,他积极处理政务,为当地百姓谋福祉。

1042年-1043年

知宣州军州事

宋仁宗庆历二年至三年(1042-1043年),吴待问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负责一州军政民事,是其仕途中的重要一站。

主要贡献

吴待问在仕途与文坛的成就

正直清廉的官声

吴待问在任期间,以其正直清廉的品格和勤勉务实的作风赢得了良好的官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文学才华与交游

作为一名文学家,吴待问与杨亿等当时文坛领袖的交游,反映了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影响力,是北宋文人风骨的体现。

维护社会稳定

在地方任职期间,吴待问致力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生,为北宋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吴谅 父亲
吴育 长子
吴京 次子
吴方 三子
吴充 四子
吴安逊

重要交游

姓名 关系/类型 备注
杨亿 同乡、同学、同门 著名文学家,对吴待问颇为器重。二人同为浦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