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赵范(字武仲,号中庵,谥忠敏),衡山人,南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方略,在南宋抗金斗争中屡建奇功,官至三公,对稳定南宋边防、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范早年即展现出过人的才干,投身军旅,多次率部击败金军,威震敌胆。他不仅是沙场上的猛将,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在担任地方要职期间,如知襄阳府、知扬州、知镇江府等,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生产,深得民心。尤其是在襄阳任职期间,他积极防御,巩固边防,为南宋的安宁贡献良多。
赵范一生忠心报国,敢于直言,曾力主讨伐叛将李全,虽未被采纳,但其忠勇可见一斑。他提拔重用贤才,如夏贵、胡颖等皆在其幕府效力,共同为国效力。
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忠敏”,以表彰其忠诚和敏锐的功绩,是南宋时期一位值得后人铭记的英雄人物。
别号与谥号
- 字:武仲
- 别号:中庵
- 谥号:忠敏
籍贯
- 衡山 (今湖南衡山县)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衡山
字武仲,号中庵,籍贯衡山(今湖南衡山县)。早年投身军旅,逐渐崭露头角。
屡败金军,威震边疆
在抗金前线多次率部击败金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善战闻名,为南宋边防立下汗马功劳。
出任襄阳府安抚使、制置使
担任京西湖北制置使、襄阳府安抚使等要职,负责巩固边防,稳定地方局势。在任期间,积极防御,深得民心。
知扬州兼淮东安抚副使
任直徽猷阁、知扬州兼淮东安抚副使。期间力主讨伐叛将李全,并做了充分的筹划,但其建议未被采纳。
任朝奉郎,知镇江府
出任朝奉郎,并知镇江府军府事,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卓越才能。
位极人臣,追谥忠敏
因其卓越功勋和忠诚,最终官至三公。去世后,朝廷追谥其为“忠敏”,以表彰其一生对南宋的贡献。
辞世
一代名将与重臣赵范辞世,其功绩和精神永载史册。
主要功绩
对南宋的重大贡献
抗金名将
多次率部击败金军,在南宋抗金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保卫了边疆安全。
地方治理
在襄阳、扬州、镇江等地任职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深得民心。
知人善任
提拔重用夏贵、胡颖等军事和行政人才,壮大抗金力量,为国家储备了栋梁之才。
忠勇直谏
力主讨伐叛将李全,展现其忠诚与战略眼光,虽未被采纳,但其为国尽忠之心可见。
官至三公
凭借卓越的功绩和品德,最终位列三公,是南宋时期备受尊崇的重臣。
社会关系
亲友与同僚
亲属关系
|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 赵方 | 父亲 | |
| 赵葵 | 弟弟 | 南宋名将 |
| 胡显 | 外甥 |
重要社会交往
| 姓名 | 关系类型 | 描述 |
|---|---|---|
| 李全 | 反对/攻讦 | 赵范力主讨伐叛将李全,并做了充分筹划,但其建议未被采纳。 |
| 应后 | 欣赏/器重 | 赵范一见应后便对其才能感到惊奇,延请其入幕府,多有裨益。 |
| 夏贵 | 部将/下属 | 端平元年(1234年)随赵范入洛,每战辄先登,勇猛善战。 |
| 胡颖 | 幕僚/下属 | 曾随赵范讨伐李全。 |
| 方岳 | 祭文作者 | 曾为赵范(龙图)撰写祭文。 |
| 史弥远 | 致书对象 | 赵范曾致书于权臣史弥远。 |
| 赵善湘 | 致书对象 | 赵范曾致书于制置使赵善湘。 |
| 程珌 | 建筑题咏 | 赵范曾为程珌所记的“行在重建大宗正司记”题咏。 |
| 洪咨夔 | 建筑题咏 | 赵范曾为洪咨夔所记的“镇江府学田记”题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