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祝穆,字和甫,号樟隐,又名祝丙,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地理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师从朱熹,继承并发展了朱子学说,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典籍编纂,对宋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祝穆原籍歙县(今安徽黄山),后迁居建阳(今福建南平),最终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他与弟弟祝癸一同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深得朱熹的器重与教诲,被视为朱熹的重要门人。
祝穆不仅在理学上有所建树,更以其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编纂了多部大型类书和地理著作。他所著的《事文类聚》是一部集前代典籍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内容涵盖广泛,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极高的价值。
另一部重要著作《方舆胜览》则是一部详细记载南宋地理、风物、历史的地理总志,为研究宋代地理和地方史提供了宝贵资料。祝穆的学术成就,展现了南宋时期士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治学精神。
代表著作
- 《事文类聚》(约1195年开始编纂)
- 《方舆胜览》(1239年)
学术地位与贡献
- 朱熹重要门人
- 宋代著名类书编纂家
- 宋代地理学重要贡献者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歙县
生于宋代歙县(今安徽黄山),具体生卒年不详,根据其活跃年代及师从朱熹推测。
迁居崇安,师从朱熹
与弟弟祝癸一同迁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深得朱熹教诲,成为其重要门人。
开始编纂《事文类聚》
继承朱熹的学术志业,开始编纂大型类书《事文类聚》。此书集前代典籍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深远。
完成《方舆胜览》
编纂完成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详细记载了南宋各地的地理、风物、历史,并为吕午的《方舆胜览序》作序。
卒
具体卒年不详,根据其著作完成时间推测,约于此时期去世。
主要成就
对宋代学术文化的重大贡献
理学传承与发展
作为朱熹的重要门人,祝穆深入研习朱子理学,继承并传播了朱熹的思想,对理学在南宋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文类聚》编纂
主持编纂了鸿篇巨制《事文类聚》,这部大型类书汇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是宋代重要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方舆胜览》地理贡献
编纂的《方舆胜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地理总志,详细记录了南宋的地理信息、风土人情,为后世研究宋代地理和地方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社会关系
亲友与师友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祝确 | 祖父 | 可能是祝穆的祖父之一 |
祝华 | 祖父 | 可能是祝穆的祖父之一 |
祝康国 | 父 | |
祝癸 | 弟 | 与祝穆一同师从朱熹 |
刘氏 | 妻子 | 祝穆之妻 |
祝洙 | 子 | 曾登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 |
祝渊 | 子 |
师友关系
-
朱熹 (老师/门人)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祝穆与弟祝癸同从朱熹受业,深得其学,并继承朱熹的学术志业。
-
吕午 (友人/合作者)
祝穆曾为吕午的《方舆胜览序》作序,显示两人有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