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至

947-1001 | 北宋宰相 · 政治家

李至肖像
李至(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李至(947-1001),字言几,五代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他出身管城,以其卓越的学识、正直的品格和对国家社稷的贡献,成为北宋初年重要的宰相级人物。

李至生于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籍贯管城(今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他自幼好学,勤奋刻苦,在乱世中坚守儒家风骨。后通过科举入仕,逐步在北宋政坛崭露头角。

他曾师从著名学者徐铉,学问渊博。在宋太宗、宋真宗两朝,李至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他不仅在政务上勤勉尽责,更在文化教育领域贡献卓著,曾判国子监事,并与李沆、吴淑等人共同主持刊刻《二传》、《二礼》、《孝经》、《论语》、《尔雅》等七部儒家经典疏注,对儒学经典的传播和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至为人端实,受到时人推崇。他的一生见证了北宋王朝的建立与初步繁荣,为巩固宋初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推动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咸平四年(1001年),李至逝世,享年55岁。

代表著作
  • 《二李唱和集》(与他人合著)
主要荣誉与成就
  • 两度出任参知政事
  • 主持刊刻儒家经典
  • 被誉为“宰执”之才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47年

出生于管城

生于五代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籍贯管城(今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父亲李R,母亲张氏。自幼好学,为日后仕途奠定基础。

具体年份不详

科举入仕

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具体年份不详。其早年曾师从著名学者徐铉,学问渊博,为日后在朝为官打下坚实基础。

983年

首次出任参知政事

首次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开始参与国家核心政务,展现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997年

再次出任参知政事

再次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显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皇帝的信任。在此期间,他与李沆、吴淑等人共同主持刊刻儒家经典,对文化传承贡献良多。

998年-1000年

知遂州军州事

外放为遂州(今四川遂宁)知州,管理地方军政事务,展现其治理地方的能力和经验。

1001年

逝世

咸平四年(1001年),李至逝世,享年55岁。他的一生为北宋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贡献

对北宋政治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政治建树

两度出任参知政事,位列宰执,参与北宋初年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为巩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贡献良多。

文化贡献

曾判国子监事,并与李沆、吴淑等共同主持刊刻《二传》、《二礼》、《孝经》、《论语》、《尔雅》等七部儒家经典疏注,对儒学经典的整理与传播功不可没。

个人品格

以“好学”和“端实”著称,其正直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为后世所称道,成为士大夫的楷模。

社会关系

亲友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李R 父亲
李知审 养父
张氏 母亲
李惟良 长子
李惟允 次子
李惟熙 三子

社会交游

姓名 关系类型 描述
徐铉 师生 李至曾师从著名学者徐铉。
李沆 合作者 与李沆、吴淑共同主持刊刻儒家经典。
吴淑 合作者 与李沆、吴淑共同主持刊刻儒家经典。
崔偓佺 推荐 李至曾奏请推荐崔偓佺为国子直讲。
张茂直 欣赏/器重 李至曾称赞张茂直“端实”。
王禹偁 被题咏 王禹偁曾为李至的“野兴亭”作记。